济钢高级中学教学质量特色 教学理念 师质介绍
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创建了自己的特色:小班化教学,分层次走班制,全员育人导师制,英语双语教学,艺术教育特色等。学校全部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每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位教师一台计算机),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具备先进齐全的硬件设施。装修一新的山东省A级学生食堂,可供3000余人同时就餐,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实行营养配餐。学生宿舍整洁舒适,六大教育中心,众多类型的功能室一应俱全(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书法室、钢琴房、演播室、史地教室、科技活动室、团队活动室、语文阅览室、英语阅览室、德育室、心理咨询室等)。
学校录取线和高考本科率由建校初的全市最后一名逐步跃居前三名(到2012年数据),特别是2005年高考文科本科率和平均分居济南市第一,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创造了“低进高出”的奇迹,在济南市形成了强大的“济钢高中效应”。高三毕业班在济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全市统一阅卷),文、理两科本科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学校靠“外引内培”的人才战略,逐步拥有了一支年富力强、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层次优化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济南市是一流的,一直倍受社会各界赞誉。学校重视教师培养,提供众多的进修与培训机会,努力提高师资水平(目前在读和已毕业研究生比例达30%以上)。学校不断从省内外选调优秀教师,近几年引进省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1人,加之校内原有的优秀业务骨干,已经构成高一、高二、高三师资结构的良性循环。在近期济南市举办的全市教师素质大赛中,我校力克群雄,团体总分进入46所高中前六名,其中个人获奖19人,获奖人数列全市第二,展示了我校的师资水平和实力。学校还聘任美、英和加拿大等外籍教师,提高学生外语听说水平,同时尝试开设数理化双语教学。
姓名:张君可
职务:教师
简介: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骨干教师,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姓名:李养杰
职务:教师
简介: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骨干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辅导教师一等奖获得者。
姓名:陈丙杰
职务:教师
简介:山东省特级教师,聊城市数学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
姓名:孙法中
职务:教师
简介: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级教师。
学校老师
房伟
2012新课程高考信息备考指导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参加新课程高考的省区逐年增加,
2007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
2008年:江苏
2009年:辽宁,天津,安徽, 浙江,福建
2010年,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
2011年,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全国结合高中新课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达到20个(包括先期课改的上海)。其中,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陕西共用一套“新课标卷”。
2012年,内蒙,河北,湖北,云南,
2013年,四川,甘肃,广西,贵州,重庆,西藏,青海。(除港澳台之外,全部进入新课改高考)
语言表达题
2007年,连贯;准确、鲜明;仿写
2008年,连贯;准确、连贯结合考;仿写
2009年,连贯;得体;仿写
2010年,连贯;准确、连贯结合考;仿写
2011年,连贯;长短句变换;仿写
分析及预测:
稳定是最大的特点!连贯、仿写是每年必考,所以应该是复习的重要专项;综合应用性是第二特点,也是下一步命题的大趋势,07、08、10三年都有综合性的题目;命题主要是在16题上体现新变化,陆
续考查了鲜明、得体、句式变换等,预计扩展、压缩、图文转换、鲜明、生动都会是下一次考查的重点。
语言表达命题特点
1.试题形式上看,传统题型仍占主导,传统和创新并存。
2.试题内容上看,透视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文化内涵,凸显地方特色。
语言表达复习建议
1.重视近三年的各个省区高考语言类试题。
2.在关注各种题型训练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质量。
3.应注意“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的训练。
高强
2012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命题趋向预测
高强
命题趋向预测依据什么?
1.考了什么?怎么考的?
将考什么?将怎样考?
2.《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之间的关系
一、整体感知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基本形式,把握新课标试卷的结构和特征
(一)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演变
全国新课标卷化学卷由首批新课程实验区宁夏自治区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演变而来,期间辽宁省于09年参加新课程高考并与宁夏合卷考试。随着新课程省份的增多,2010年有更多省份并入宁夏卷考试,并发展为全国新课程标准试卷。但试卷的基本结构和形式仍然沿袭原宁夏卷的基本样式,经过10、11两年的磨合,全国新课标卷的结构和样式基本固定。结构如下:
(二)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基本特点
1.主干知识为主,注重专题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2.选择题基本以专题知识考察为主,追求专题内容的覆盖面;
3.非选择题基本以元素知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为考查方向命题,不追求覆盖所有专题,但强调专题内容深度的考查;
4.化学计算注重算理而不强调算术,不再将“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思维模型”为化学计算的考查重点;
5.采分点减少并趋向分值等额。
(三)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基本结构
1.选择题的结构
(1)基于化学基础知识(含化学素养)的题目——一般1个题,涉及原子结构、物质分类及组成、基础的化学原理(物质计量、溶液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等)。
(2)基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题目。
(3)立足于某一专题知识的题目。具体统计如下:
2.必做题的结构
三个必做题分别承担相应专题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元素知识、化学原理、实验基础。但是题目位置不固定,内容之间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越来越鲜明。而且分别考查不同形式信息(图像、数据表、基本仪器或装置、文字表述)的整合、提取和应用。
(1)一个以考察元素知识为重点的试题,其考查的范围基本涵盖化学用语、重要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基础化学计算(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核心)。信息呈现方式以框图、性质变化图像为主。
该题型在全国新课标卷中曾以框图形式呈现元素性质线索,但估计将会有工艺流程图形式代替。
(2)一个以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为主的试题,其考查范围基本涵盖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电化学)、速率(反应速率的表达计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平衡(平衡状态的特征及K的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3)一个以考查化学实验基础为主的试题,其考查范围涵盖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选择或连接、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每年都会有不同主题的实验设计考查或实验方案评价。
全国新课标卷的突出贡献是将单纯的以元素知识为载体的实验试题,发展为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作为实验试题的载体。大大扩大了实验试题的涉及范围。由此预料,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原理解释、验证甚至推理新的化学结论的试题可能择机出现。
但全国新课标卷的必做题与其他新课程地区的高考必做题相比较,有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计算,尤其是重视计算过程的表达。如09年28—(5),11年26—(1)。主要集中在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核心的领域。
(2)重视试题线索的一贯性,强调某一知识领域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题干信息对试题各个采分点有制约作用。小题间关联度大,试题的覆盖面稍欠。
如10年26—(4),集中考察了平衡计算中“万能格式”,平衡常数、平衡浓度、平衡转化率、平衡组分体积分数,几乎涵盖了描述平衡状态特征的各个物理量。而其他新课程地区那种“针吸式”“小题独立,小题间交互量小”考查方式在全国新课标卷中还在发展过程中。
两种命题思路比较:
(1)元素知识:SO2的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性质验证(鉴别、分离与提纯),制取、与酸雨关系;
(2)涉及SO2的反应原理:反应速率的表达、影响速率因素,平衡体系特征:浓度表示、体积分数表示、K的意义及表示、K的计算、转化率计算、利用K进行计算,K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平衡移动各体系量的变化。
(3)涉及SO2的反应能量变化:反应热效应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盖斯定律的应用;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计算;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应用(电池、电解池的设计),原理表达(正极、负极、阳极、阴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电池工作状态分析、金属腐蚀原理及金属防腐措施、相关计算。
(4)涉及SO2的溶液分析:电离平衡状态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移动因素、水解平衡状态分析、涉S元素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Ksp的意义及计算、沉淀生成、溶解、沉淀转化。
山东省命题采分点分布特征:
元素知识:还原性、性质验证提纯
速率与限度:影响速率因素,浓度表示、利用K进行计算、平衡移动各体系量的变化。
能量变化:盖斯定律的应用;电池的原理表达(正极反应式)、电池工作状态分析。
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状态分析、沉淀转化。
全国新课标卷命题采分点分布特征:
元素知识:SO2的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性质验证(鉴别、分离与提纯),制取、与酸雨关系;
能量变化: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应用(电池的设计),原理表达(正极、负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电池工作状态分析、金属腐蚀原理及金属防腐措施、相关计算。
电解质溶液:涉S元素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Ksp的意义及计算、沉淀生成、溶解、沉淀转化。
3.选做题的结构
全国新课标卷选做题赋分15分,占卷面分的15%,与其他新课程地区试题比较,选做题赋分属于比较高的。
但全国新课标卷中选做题的采分点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穿越”现象,采分领域并不仅仅局限于所考查的选考模块。
4.关于化学计算和定量研究
《考试说明》对化学计算和定量研究的要求: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7)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8)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9)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10)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从考试说明的表述来看,与大纲卷高考相比,化学计算的要求降低,不再以“将化学原理抽象成数学规律”为要求,计算的要求紧紧围绕化学物理量展开。新课程强调化学定量分析,但全国新课标试题对“定量分析”的考察显得较为薄弱,该型试题尚未发展起来。
定量分析与化学计算的区别:
定量分析:从数据或图形、表格出发,遵循一定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比较、推导得到结果(可是数字也可是概括化结论)。
化学计算:立足于化学原理、定律,对数据按照一定的程序、格式进行推演得到结果(数字化)
化学计算的三大核心
(1)以化学方程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基本的计量对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与物质计量之间的换算、热化学方程式热效应的计算。
(2)以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溶液组分浓度为落点的化学计算。
(3)以物质组成为核心的计算:混合组成质量分数、浓度(pH)的计算。
定量分析的三大核心:
(1)以平衡移动理论为核心的平衡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以某组分表达的速率变化趋势的分析。
(2)以溶液平衡移动理论为核心的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强弱电解质判断、沉淀生成或溶解趋势的分析。
(3)以物质计量和阿伏伽德罗定律为核心的微粒成分成分变化的分析。
二、专题分析及预测
(一)建立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专题体系
(二)实验内容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全国新课标卷实验仪器的考查注重以普通中学能够配置的普通、常见的化学仪器为考查中心,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试题发展方向预测:2012年考查形式将继续延续上述考查方式,需要注意的仪器.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方法。
连续三年全国新课标卷对实验操作的考查相对单调和薄弱,预计试题将向多样性、覆盖面扩大方向发展。
试题的发展方向预测:可能与元素知识专题(物质的检验、分离)结合起来,对重要的实验操作如:过滤(沉淀洗涤方法)、萃取、尾气吸收装置选择、装置气密性检查、常见试纸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考察。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全国新课标卷连续三年以气体的制备(而且有两年选择H2的制取)为实验题的切入点,要求考生对气体制备的装置熟悉应用,考查方式略显单调。从目前的研究看,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等内容没有进行考查。因此,从试题的系统性原则出发,实验内容的命题形式可能酝酿着大的变化,如,在元素知识专题中设置有关离子(物质)检验、分离内容(以实验设计的方式出现)。
试题发展方向预测:
①NH3、Cl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收集及验满方法。
②Na2O2的性质验证及制取O2
③8种离子的检验:Fe3+、Fe2+、Al3+、NH4+、Na+、CO32-、SO42-、Cl-
④8组物质的分离:Na2CO3-NaHCO3、Fe3+-Fe2+、Na2SO3-Na2SO4、Na+-Ca2+-Mg2+-SO42--Cl-、Fe3+-Cu2+-Al3+、Fe2O3-Al2O3-SiO2、CaCO3-MgCO3、CH3COOC2H5-CH3COOH
⑤8组气体分离:CO2-CO(H2)、CO2(SO2)-HCl、Cl2-HCl、CO2-SO2、NH3-CO2(H2O)、CO(H2)-O2、N2-O2、NO-NO2
而传统的高考中大题干、高采分额设问的题型可能退出新高考。如下题:
4.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全国新课标卷在本部分的命题连续三年展现了新意,备受关注和好评。
试题发展方向预测:受到好评的鼓舞,2012年以实验设计为方向的实验考查题仍将出现。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如温度、气体流速、量的控制等)和绘制简单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图的内容应该受到重视。
扫描关注微信号找小编
获取更多济钢高级中学入学信息!